转载来源:复旦管院 国企出海领军者童继生校友做客复旦管院:融合中西智慧,把“知识”变成出海的财富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TAzNzg0MA==&mid=2650591181&idx=1&sn=bddfd2b60b563a8f14d25775468f0555&scene=45#wechat_redirect
破浪前行,唯有领变者,开辟新航道。
9月21日,“复旦管院恢复建院40周年·领变者论坛”在政立院区成功举办。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会长、东方国际集团原董事长童继生校友担任主讲嘉宾,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马胜辉教授主持论坛。
四十余年深耕实业,童继生校友曾带领上海建工“走出去”,在海外建设多项具有突破性、标志性的工程项目,不断攻克技术难关,展现了中国企业的实力与担当。
此后,他带领东方国际从百年传统地方国企出发,织就覆盖全球的制造与供应网络,服务众多国际知名品牌;在全球汽车用纺织,高端服装、箱包品牌供应、免税零售、跨境电商等领域持续拓疆。
东方国际历经多次重大重组与战略转型,已从传统贸易企业蜕变为集时尚、新型外贸、健康、供应链、科技与金融于一体的跨国产业集团,业务遍及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同时,作为上海国际时装周的核心推动者,他让来自四大洲、三十多个国家、上千个品牌在上海同台绽放,让东方国际不仅推动中国制造迈向全球供应链高端,也让东方管理学走向世界。
“
“走出去”建港口、公路、大桥……
中国企业的智慧与担当
主题演讲环节,童继生校友以“企业全球化经营的战略重构与未来图景”为主题,指出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出海”已成为必然选择,但同时也伴随着巨大风险——“不出海就出局,但出海不慎也可能加快出局。”
回顾自己从学习西方管理理论,到攻读复旦大学东方管理学博士的历程,童继生校友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并提出“知识不仅是力量,更是财富”,关键在于转化能力。他认为,“面对复杂局面,思考任何问题时,必须先明确自身的历史方位和定位。”
结合当前经济环境,童继生校友提出了三大现实问题:
一是,在动荡环境下,企业和个人是否仍有出路;
二是,高科技行业劳动力容量有限,传统产业是否依然存在深入发展的空间;
三是,如何在“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中,实现从混乱到有序的发展。
对此,童继生校友分享了自己的实践体会。他指出,当下各行业正迎来重新洗牌的机会,尤其在AI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创新与转型显得尤为关键。同时,企业面临战略重构的契机——如东方国际集团通过上海纺织与上海外贸的合并,实现了历史性转型。传统企业也有焕发新生的可能,重组和优化为它们带来了新的活力。
最后,他强调“重修战法”的重要性,即将西方经济管理理论与东方管理理念有机结合,才能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讲述理念的同时,童继生校友通过多个亲身经历的海外案例,生动展示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挑战与成长。
他提到,2000年前后,他带领的中国建工团队在柬埔寨承建了该国第一条国家公路和湄公河大桥;在越南,他们克服技术极限,完成了国家体育场的钢梁吊装工程;在巴基斯坦,他们参与建设战略意义重大的深水港口,却两次遭遇恐怖袭击,依然保证项目顺利完成……这些故事既展现了中国建设者在复杂环境下的坚韧与担当,也折射出中国企业在全球舞台上逐步积累影响力的过程。
童继生校友强调,企业要扎根本地、胸怀祖国,同时放眼世界,最终在全球舞台上展现影响力。他指出,商海征程虽充满挑战,但绝非神话,而是可以通过充分准备与科学战略逐步实现的现实战场。真正能够引领未来的,不仅是敢于“走出去”的勇气,更在于融合中西方智慧,在全球化格局中不断重塑战略的能力。
“
抓住AI和国际化,也就抓住了未来
领变者对话环节中,马胜辉教授与童继生校友围绕跨行业转型与全球化布局的历程、中国企业出海观察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回忆起当年接手上海纺织的情景,童继生校友坦言,那时的企业从55万员工锐减到1.2万,几乎丧失了核心竞争力。他当时认为,上海纺织资产优质、负债率较低,应当通过资本运作寻找出路。“与其守着,不如增加合理负债,用资本收购国外的先进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布局。”这一思路最终帮助企业走出了低谷。
谈及产业竞争力的重塑,童继生指出,他在前人理念的基础上提出,要走科技与时尚的道路。他力主打造的上海时装周与其他政府主导的时装周不同,从诞生之初就强调市场化和国际化。“时装周的生命力不在秀场,而在市场。”他强调,设计师在上海时装周获得的订单已经占到全年一半,上海时装周的实际价值与凝聚力越来越强,“这就是市场的力量。”
在集团重组与海外并购方面,童继生回顾了2017年上海纺织与原东方国际携手联合重组的历程。他表示,这一整合不仅避免了同业恶性竞争,更实现了“重组重生”。
在海外并购方面,他坚持三条原则:
一是核心能力必须可持续,确保收购对象在技术、管理或市场上具有长期竞争力;
二是并购项目必须能盈利,不能因收购而赔钱,经济效益是首要考虑;
三是收购后,不局限于传统打法。
他特别强调,收购不是目的,关键在于收购前的深入研究和风险防范,以及收购后的可持续发展。东方国际集团也正是通过资本运作,成功从传统家纺切入到汽车内饰等新赛道。
对于“逆全球化”的讨论,童继生给出了不同的理解。他认为,所谓逆全球化,并非全球化本身的终结,而是传统由欧美主导的垄断式全球化遭到“逆袭”。“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型全球化正在兴起,这恰恰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最好时机。”
在他看来,企业成功出海有三个关键点:
一是要有勇气,“谁胆子大、谁敢走出去,谁就有可能抓住机会”;
二是要避免盲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是要善于破题,把理论知识点转化为实践中的盈利点。他提醒民营企业特别需要警惕国际政治和经济风险,同时也不要因顾虑而止步不前。“市场不会等待你,越犹豫就越可能被淘汰。”
面对数字化浪潮,童继生认为,当下企业发展的关键词是“AI”和“国际化”。“抓住AI,抓住国际化,就抓住了未来。”在他看来,未来的管理者必须能用数字语言与机器对话,用商业思维驾驭算法。
对谈最后,马胜辉教授总结表示,童继生校友是从一线实践走来的国企领军人物,也是一个“站在未来的人”。“他让我们认识到,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除了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根基,在发展过程中仍需不断求新求变。企业出海,更需要持续开拓创新,才能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与活力。”
活动尾声,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孙一民向童继生校友赠送感谢铭牌。
2025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迎来恢复建院四十周年的重要里程。我们不仅共庆四十年荣光,更致敬时代,致敬敢破旧局、勇开新局的时代领跑者。
「复旦管院恢复建院40周年·领变者论坛」汇聚学界、商界、科技与人文领域的思想力量,以对话与共鸣展现中国管理教育四十年的跨越与价值,探寻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商业文明的未来图景。
文字 | 仲蕊
编辑 | 王菲妮
责编 | 徐玉茹